1935年12月中央在什么上确定了抗日
- 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什么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
- 3、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果冻考试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前行的道路。1935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交织,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就在这年的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这一决策,便是在某个关键会议上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望那段历史,探寻这一决策的由来与意义。
一、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抗日救亡的呼唤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全中国。华北事变的发生,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却屈服于日寇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陷。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瓦窑堡会议的召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
二、关键会议: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等重要领导人。会议深入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并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观点。经过热烈讨论与深入剖析,会议最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为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决议还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同时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这一决策的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面前的坚定立场与灵活策略。
三、会议意义:历史转折点的关键抉择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为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同时,瓦窑堡会议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四、结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回望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我们不禁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出的坚定立场与智慧决策所折服。正是这次会议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如今,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与智慧光芒,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什么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
一、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四、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六、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亲密合作,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七、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八、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
九、 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扩展资料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
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什么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
1935年12月17~25日瓦窑堡会议。
《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